校友网2
返回学校官网
校友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新闻 >> 正文
校内要闻 | 2025年第38周
发布时间:2025-09-29 发布者:李 伟 浏览次数:


 

西译召开医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近日,西安翻译学院召开医学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特邀六位来自省内医学教育及医疗实践一线的权威专家,为学校医学类专业发展建言献策。西安翻译学院校长姚书志、副校长武忠远、樊相宇及相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会议由武忠远主持。

武忠远在欢迎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学校医学类专业发展的一次关键研讨,旨在汇聚专家智慧,明确专业发展路径,为实现医学类专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刘喜文首先汇报了学院专业建设现状,重点介绍了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两个专业的办学规模、师资结构、实训条件及产教融合成果,并提出了未来专业方向的规划设想。

在专家研讨环节,六位专家结合国家政策、区域需求和办学实际,分别从政策、市场、临床、办学等多个维度为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姚书志在总结讲话中对六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重要契机,全面梳理、系统研究,充分吸纳专家智慧,进一步思考医学类专业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医学类专业质量和水平,为服务“健康陕西”“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破雾裁云话转型:西译举办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思考与实践讲座

 

【编者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刻变革的关键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应用型转型的明确导向。面对民办高校生源结构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等多重挑战,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更关乎每一位师生的未来。

在此背景下,西安翻译学院正式启动“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本次大讨论不仅是学校“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思想先导,更是巩固审核评估成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活动围绕“为什么转、转什么、怎样转”三大核心问题,设置十大研讨题目,涵盖专业整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OBE理念落地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深入研讨,凝聚共识、明确路径、激发动力。

为提升讨论质量、拓宽视野,学校特邀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时,各学院、职能部门将分组开展深度研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转型思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希望全校教职工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思考、积极建言,把思想统一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目标上来,共同书写西安翻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9月24日,西安翻译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应邀作题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思考与实践》讲座。理事长丁晶,校长姚书志,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栾宏及全体副校级领导、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科级以上干部听取报告并开展分组讨论。

 

姚书志宣布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正式启动。他阐明了活动的目的,从国家、市场、教育三个逻辑阐释了转型的必然性,并就转什么、怎么转提出系列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讲座中,杨保成首先以“何谓、何为”为关键字,从逻辑上辨析了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阐释了不同功能高校对于“应用型”定位层次的区别。他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应用人才培养,作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方向,从高等教育面对的环境变化剖析了转型的必然性。他强调,应用型高校转型是治理、管理、课程、师资、资源、文化六要素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校上下形成共识,从研究、分析、选择、规划、实施、评价六个步骤形成闭环螺旋系统往复推进达成如何转的目标,形成基于实证、精准决策、动态优化的系统转型体系。

 

杨保成指出,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持之以恒推进。要以学校教育理念为关键支撑,以课程建设为要务,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闭环人才培养机制。他特别强调了师生在真实场景培训和培养的重要涵义,讲述了以项目任务驱动课程体系重构的流程;并以黄河科技学院发展脉络为例,阐述了“经济、责任、效益三本账—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性—产业场景教育化、教育资源产业化—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路径,讲述了具体实施转型落地的四个关键要素,即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面向产需重构课程、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资源条件保障支持。他以黄河科技学院全面深化实践创新为例,阐释了该校制定“1248”发展战略的指导意义,并就当前正在实施的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工作改革、数字化应用等进行了案例示讲。

讲座的高质量内容深深吸引着与会者。参会人员认真听讲并记录,展现出高度的专注度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普遍认为讲座内容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高价值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也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来自护理与康复学院的李星老师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讲座中黄河科技学院“3+6模式”下,医药专业教学附属医院与医药研究所的深度嵌入自己非常认同。这一设置并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构建了“理论输出—临床实践—科研突破”的闭环:教学附属医院为课堂提供真实护理场景与案例,让理论知识落地;医药研究所则承接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成果又反哺教学与临床,从根本上推动了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协同进阶。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梁计锋老师表示,此次讲座深受启发。他认为学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讲座中的“产业场景教育化,教育资源产业化;以岗位为目标,重构课程群;个性化教学”这些内容,让他打开了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为其今后的教学教改提供了探索路径。

来自国际商学院的储伶丽老师认为学校改革势在必行。黄河科技学院的顶层设计非常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产教融合板块采用教育资源产业化的做法比较契合国际商学院当前的很多专业。目前在推动产教融合上就存在很多桎梏,确实需要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去跑赢公办院校。

讲座后,各小组到指定会议室开展了深入探讨。大家就各学院、部门以及自身岗位,结合讲座内容,聚焦“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这一核心议题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整个讨论过程思想碰撞激烈,不仅展现了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的主人翁意识,更汇聚成了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初步共识与行动蓝图。大家一致表示,要将讲座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勇气,共同为学校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西译以务实举措扎实推进子洲帮扶工作

9月26日,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栾宏赴子洲县参加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子洲县成员单位联席会,并深入草湾村开展教育帮扶与慰问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彰显高校社会责任与担当。

 

联席会议共商帮扶大计,西译帮扶成效显著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出席联席会并讲话。子洲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贵波,副县长贺小明,省级帮扶子洲成员单位,“双百工程”榆林市有关高校,部分对口支教帮扶教师及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帮扶大计。

 

栾宏汇报了西译驻草湾村帮扶工作成果。过去一年,工作队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多措并举开展帮扶。党建方面,以“抓党建、促振兴”为目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产业领域,结合山地资源,引导村民种植杂粮、中药材,西译采购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基建上,硬化道路、维修饮水工程、安装路灯,还规划新建水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教育帮扶中,设立奖助学金资助学子,捐赠图书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乡村治理上,落实政策、调解纠纷、开展评选慰问。经努力,脱贫户收入增长,村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提质增效。西译将以此会为契机,进一步压实责任,为草湾村发展再添动力。

深入草湾村开展关爱帮扶,真情传递温暖民心

当日下午,栾宏一行赴草湾村开展实地帮扶。校领导代表学校对草湾村家庭贫困大学生、2025年新考入大学的本科生及硕博研究生进行奖励,总计达3万余元。王小惠鼓励学子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才回报桑梓、回报国家。

校领导在走访慰问部分防贫返贫监测户家庭时,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并送去中秋节礼包,传递西译关怀与温暖;还为草湾译助幸福院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座谈交流共谋发展新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队长汇报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并就当前存在的困难提出支持需求。栾宏指出,学校将继续发挥教育、人才和科技优势,创新帮扶模式与机制,助力草湾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他还勉励驻村工作队队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真情凝聚民心,以实干推动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西译与草湾村的深厚情谊,更为当地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未来,西译将继续担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为草湾村乃至更广泛的农村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惠及更多群众,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小惠,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李雪莹一同参加上述活动。

喜报|西译学子在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中取得佳绩

由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人工智能专业的吴淑清、袁瑜敏、朱淑宁同学组建的“Alpha Genesis”团队的作品《当记忆化作樱花种子》在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决赛中荣获西北赛区二等奖。

获奖作品巧妙地将AIGC技术与人文情怀融合。从初期选题构思、中期技术实现到后期反复优化,团队成员紧密协作、精益求精。熊伟教授全程提供专业指导,为作品把牢质量关。严谨的态度与创新的思维,使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佳绩。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Alpha Genesis”团队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充分肯定,也是信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成果的生动体现。

据悉,本届大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与vivo联合承办,以vivo自研通用大模型矩阵为技术底座,旨在推动AIGC应用创新与内容创作。赛事共吸引全国408所高校参与,提交作品达1800余件。

 

                                     

 

分享到: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西安翻译学院    邮编:710105    电话:029--85898990    邮箱:xafyxyh@sina.com
版权所有: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