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网2
返回学校官网
校友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新闻 >> 正文
校内要闻 | 2024年第20-21周
发布时间:2024-05-14 发布者:李 伟 浏览次数:

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晶接受中国翻译协会专访:《加强翻译人才培养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于3月30-3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西安翻译学院通过参与行业成果展览、承办分论坛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学院办学特色及教学成果。年会期间,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晶女士接受了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采访,分享了她对翻译质量提升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见解,并介绍了西安翻译学院在翻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5月13日,中国网教育对此次采访活动进行了报道。

 

访谈实录:

记者:丁董您好!作为外语类高校掌舵人,您认为在当前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翻译和外语类高校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丁晶:我认为翻译的使命,就是要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打破隔阂、开阔视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互学互鉴,丰富与繁荣世界文化,是翻译的价值所在。外语类高校能够依托自身外语学科专业优势,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开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合作或交换等项目,将国际传播、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区域国别研究相结合,培养“读懂中国、理解世界”、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国际传播外语人才,为建强新时代国际传播专门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外语类高校还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促内涵建设,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积极联合当地外事办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主办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高端论坛等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国际传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贡献高校的智慧与力量。

另外,外语类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增进中国与对象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比如我校的“非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加强与中国非洲研究院和其他高校非洲研究中心的交流合作,参与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承担外译项目《精准扶贫100例》,组织师生参加“非洲大使延安行”和“非洲留学生论坛”等外事活动,得到了非洲大使团、陕西省外事办及与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是外语类高校在推动国际间人文交流、语言文化与经济合作方面的努力,通过增强翻译能力和翻译质量,为促进国家间交流互鉴、提升国际传播实际效果提供重要助力。

记者:的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离不开翻译质量的提升,您觉得外语类高校应该如何加强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把国家的重大需求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相契合?

丁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翻译产生于语际,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翻译与国际传播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现在的应用型高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下,都已经充分认识到提升翻译质量对于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求,将翻译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走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结合之路,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优秀翻译人才。

首先,要将翻译实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把模拟实战项目、行业合作项目以及社会公益项目等翻译实践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入中国价值理念元素,让学生可以在提升翻译能力的同时学以致用,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

其次,要构建多元化的翻译实践平台,深入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除了与国内企业共同搭建高级翻译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平台,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留学的机会。这种全方位的实践体验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锻炼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参与翻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面对全球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及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外语类高校应该力求在学科专业发展布局上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有效推动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让学生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只要高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平台,那么学生就会在实践中成长为一流的语言服务人才,在创新中发展,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记者:在人工智能发展大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请您谈谈贵校外语学科建设中独特的经验或创新做法以及外语学科发展的未来规划。

丁晶:从理解世界转向传播中国,从通用翻译人才培养转向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从语言技能专一培训转向以国际传播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养,翻译不仅要帮助中国了解世界,更需要向世界阐释中国。想要让中国声音在海外“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就必须进一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外语人才。面对时代所需、国家所盼,外语类高校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发展的需求。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在“四新”发展大背景下,外语学科需要与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际传播、科学技术、军事国防、体育竞技等领域的学科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与区域国别研究相结合,走跨学科交叉发展之路。

针对我校外语学科优势,英语、翻译、小语种专业联合旅游、国贸、财会、教育、体育、医护、工程等专业,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进一步动员外语学科人才,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并向国际舆论场注入更多中国作品和中国声音。这样,才能让世界从中国汲取发展动力,也能让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

总的来说,我校外语学科发展必须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不忘初心”,西安翻译学院的根就是外语学科。发挥现有“国家级一流”“省级一流”外语专业优势,开办卓越人才培养创新班,做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对接。创新就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我校学科优势,走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结合之路,不但可以深化“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外语人才,还可以真正发挥我校外语特色,避免千校一面,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提升我校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业界、国际组织、媒体等的合作,拓展实践基地和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其应用到翻译教学和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更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跨学科融合,培养既具备扎实外语技能又具备国际传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翻译人才,为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对外翻译既要站稳立场,也要考虑中外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审美心理、价值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中国话语域外传播效能。因此,翻译人才也被赋予了融通中外、帮助世界读懂中国的历史使命。请问您认为哪些举措可以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丁晶: 首先,要致力于专业学科融合。通过“省一流专业”“国一流专业”建设的强强联合和创新发展,共同培养具备复合型专业基础的高级翻译人才。举例来说,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打造“英语+”的双语课程,涵盖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等内容。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师资培训、国际交流活动、博士生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确保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此外,还可以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来校交流讲学,为学生搭建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次,要致力于高校当地特色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校毗邻终南山脉,对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先天优势。我校的专家教授和教师骨干深入研究终南地区语言特征,通过翻译文献、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外语学科师生对这一地区语言学特点的理解,促进终南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终南文化专著,并推出相应译著,旨在向世界传递终南山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推动终南文化的传播。

同时,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助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翻译人才,外语类高校还应特别注重翻译专业学生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敏感性方面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工作坊,建设中西方各个国家文化展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审美心理、价值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和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

我相信通过这些举措,外语类高校将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扎实外语技能、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文化敏感性的高级翻译人才,为推动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叙事体系作出贡献。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请您谈谈高校应如何呼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坚持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统一,在语言和翻译技能的基础上凸显专业特色,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和担当?

丁晶:首先,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四国”人才培养目标。依托高校外语学科优势,继续深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诸如卓越人才实验班、口译特色班、国际班等,探索国际传播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及国际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我国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课程设置上,我建议开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中国诗词》(双语)、《终南文化》、《中国外交》等特色课程,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厚植家国情怀、融通中外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语言服务人才。

其次,高校间要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内涵发展。外语类高校应该与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国外出版社等中央和国家机构及国内外学术团体开展深度合作,发挥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专家资源优势,加强地域文化对外宣介,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探索构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再者,外语类高校应联合学界力量,主办或承办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主题的系列活动,参与国际传播及翻译人才培养相关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汉学家、翻译家来校交流对话,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视域、学术视野,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同时,开展与欧美、日韩等国际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拓展国际传播新渠道,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

总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外语类高校应该秉持“服务国家发展、培养国际人才”的办学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更大的力量。(来源: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

报道链接:http://edu.china.com.cn/2024-05/13/content_117185308.shtml


西安翻译学院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表彰典礼隆重举行

 

为纪念五四运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5月8日,西安翻译学院隆重举行“青春然星火,奋斗筑荣光”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表彰典礼。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副校长齐玉水、郭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出席会议。各职能处室领导、各二级学院院长,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及学生代表参会。团委副书记岳蓓主持颁奖典礼。

全体奏唱国歌后,由各社团带来精彩的小品《那一年,他们》、舞蹈《觉醒年代》、诗朗诵《征程路》等节目表演。

颁奖典礼开始后,张恒首先宣读了“2023年度共青团创先争优”“双十佳”“挑战杯”“西译好青年”等表彰文件。学校希望全校各级团组织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经各学院、各部门推荐,校团委组织评审并公示,据《关于2023年度西安翻译学院共青团工作创先争优表彰的决定》,最终授予英文学院团总支、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授予胡松武、侯宇丹同志“优秀团务工作者”称号;授予文学与传媒学院220410201团支部等60个基层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称号;授予杨子默等11名共青团员“魅力团支书”称号;授予代焕等10名共青团员“十佳学生主席”称号;授予付永玲等10名共青团员“新媒体优秀宣传个人”称号;授予刘迪等321名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授子魏立阳等321名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授予西安翻译学院学生会等14家学生组织“优秀学生组织”称号;授予爱心协会、瑜伽协会、乒乓球协会等39个社团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社团称号,并对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10个团队、10名个人予以表彰。据《关于表彰西安翻译学院第十八届“十佳大学生”和第十七届“十佳志愿者”的决定》,最终授予汤嘉欣等10名同学西安翻译学院第十八届“十佳大学生”称号;授予吕志航等10名同学西安翻译学院第十七届“十佳志愿者”称号。据《关于表彰202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的通知》,对在2024年“挑战杯”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的73名组织、团队和27名个人予以表彰。据《关于表彰西安翻译学院第一届“西译好青年”的决定》,授予霍桐桐等5名教师、邓煜硕等12名学生西安翻译学院第一届“西译好青年”称号。

在校领导为获奖组织及优秀学生代表颁奖后,由获奖师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邓煜硕表示,青年学子应肩负起时代重任,坚定前进信心,志存高远,报鸿鹄之志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伟绩。教师代表胡松武在发言中表示,“优秀团务工作者”这项荣誉的取得与共青团的各位师生与有荣焉,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会继续秉持和贯彻“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译精神,恪守职业准则,切实为广大学子服务。

最后,栾宏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西安翻译学院正处于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全国一流民办大学的重要时期,我校青年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业建功,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将“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落实到我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他向在座的共青团员和团干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做本领过硬的“筑梦人”;二是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做步履铿锵的“追梦人”;三是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并将竭诚服务全局、发展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百年复兴的“圆梦人”。栾宏希望西译学子要继续树立与时代主题相符的人生目标,在自我逐梦发展的道路中与西译校园的建设中不断发光发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勇担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表彰活动对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具有积极作用。

 

奏唱国歌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讲话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宣读表彰决定

 

团委副书记岳蓓主持颁奖典礼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为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团务工作者颁奖

 

副校长齐玉水为“西译好青年”获得者颁奖

 

副校长郭炜为“西译好青年”获得者颁奖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为国家奖、省级奖项荣誉获得者颁奖

 

教师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校团委举办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暨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

 

为弘扬五四精神,展现西译青年的精神风貌和青春活力,弘扬正能量,5月7日,校团委“青春燃星火,奋斗筑荣光”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暨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八号楼广场举行。

西安翻译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小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党委组织部部长李雪莹,团委副书记岳蓓,部分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及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出席活动。

仪式开始,国旗班仪仗队进行队列展示,整齐而矫健的步伐尽展青春风采。随后,全体人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奏唱国歌。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209名西译学子组成的方阵表演团队怀着对五四精神的崇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表演。他们变换出五星红旗、1949、2024、75、Xfu、爱心等字样,表达出西译学子对祖国清澈深远的爱和对学校诚挚热烈的眷恋,并向祖国75华诞隆重献礼。诗朗诵《征程路》带领观众跨越历史的长河,从南湖红船上诞生的新生力量,再到如今新时代的辉煌篇章,每一段征途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与荣光。

学生代表王嘉瑶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的成长感悟。她表示,从学会独立生活到畅游知识海洋,再到积极参与实践锻炼,这些经历都促使她不断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肩负重任、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她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与广大西译学子携手共进,迎接未来的挑战,共同铸就辉煌。

栾宏发表致辞,并宣布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他表示,当代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使青春绽放光芒。大学生们应该不断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栾宏号召全校广大青年,要吹响“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号角,激发青春热情和创新活力,勇于站在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和稳定安全等各项工作的前沿,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为学校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激昂的中国共青团团歌中,西安翻译学院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暨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广大西译青年重温五四运动的历史,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勉励全校青年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用一份合格的答卷,致青春、致祖国、致吾辈。

国旗班仪仗队进行队列展示

方阵表演

诗朗诵《征程路》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致辞

学生代表王嘉瑶分享成长感悟

校团委举办“青春燃星火,奋斗筑荣光”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暨第二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报告会在西译举行

 

5月9日,由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西安翻译学院和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 助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报告会在西译举行。

出席线下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郝利生,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岳沛磊及西安翻译学院董事会董事韩江水,副校长武忠远、齐玉水,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纪委书记马向阳。出席线上会议的有:陕西省各民办高校的相关校领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阎凤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别敦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建华,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一涛等专家学者。齐玉水主持报告会。

武忠远致欢迎辞。他代表西安翻译学院向参加本次报告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给予西安翻译学院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衷心祝愿本次学术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武忠远在讲话中介绍了西安翻译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取得的成就。他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大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教育家精神内涵,强调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对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深入推进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引领、确立了价值标杆。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本场报告会的专家学者们带来的精彩报告也必将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我们也呼吁民办教育的各位同仁以教育家精神砥砺创新思维、激发改革动力,深刻洞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内在逻辑,持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不断彰显民办高等教育特色,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民办高等教育力量。

郝利生代表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向长期以来致力于陕西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讲话中指出,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凝练和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要求“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指示是民办高等教育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郝利生认为,教育家精神是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内生力量,是建设教育强国所需的一种精神支柱。为此,他向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守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梦中去,努力实现个人志业与民族大业间的同频共振。二是要具备修身修己的自省意识。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反省意识、发展意识,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教书育人光荣使命,甘做人梯,以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引领学生成为国之栋梁。三是要拥有成事成人的教育智慧。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应懂教育、爱教育、要以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评价教育工作的准绳,善于做成教育之事、成就高素质之人,为国家培育出一大批爱国有志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郝利生强调,尽管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终都能成长为教育家,但都应怀揣教育家梦想,用精神灯塔点亮我们的教育人生。他希望每位民办教育工作者都具备兼善天下的家国情怀、修身修己的自省意识、成事成人的教育智慧,继续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的精神,共同开启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主旨发言中,阎凤桥教授以《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为题,深刻阐述了他对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别敦荣教授在《伟大教育家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报告中,介绍了陈嘉庚先生在中国、东南亚的办学情况,以及他兴办厦门大学的经历,并对他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思想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分析。李维民教授在《丁祖诒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报告中,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先生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历史性贡献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他认为,丁祖诒先生不仅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开拓者和引路人,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践行者。“丁祖诒精神”是丁祖诒作为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奉献于教育的精神体现,它与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的“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高度一致。这一精神内涵是“心怀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传身教、为世范例的道德情操,启迪智慧、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于学习、创新实践的躬耕态度,乐于教育、爱护学生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王烽教授在《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底色》报告中,从坚守家国情怀、坚守人文精神、拥抱儿童立场、实践教育信仰四个方面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诠释。王建华教授在《从企业家精神到教育家精神》报告中认为,在教育领域,教育者的企业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具有相通之处,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办学者更具企业家精神,如果能够将企业家精神向教育家精神进行转化,对于新时期民办教育实现新发展大有裨益。王一涛教授在《民办教育是孕育教育家的丰沃土壤》报告中,从“什么是教育家、民办教育为何是教育家成长的沃土、如何让民办教育孕育更多教育家”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汇报。

本场报告会精彩纷呈,干货满满,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核心要义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并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会不仅为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也为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聆听此次报告会的还有西安翻译学院各二级学院、各职能处室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

 

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郝利生讲话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出席报告会并作报告

 

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武忠远致辞

 

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齐玉水主持报告会

 


教师数字素养与 AI 时代胜任力研修班在西译举办

 

5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西安翻译学院承办的“AIGC辅助教学创新与提效”教师数字素养与 AI 时代胜任力研修班(第 2 期)在西安翻译学院举办。来自省内外17所高校的教师代表120余人参加本次研修班。

5月11日,研修班开幕式在我校译创校区举行。莅临本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外研在线CEO商其坤,外研在线CEO兼副总裁徐一洁,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北京大学陈江,北方民族大学陈梅霞,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武忠远、纪委书记马向阳,亚欧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李庆明、副院长吴震,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武娟,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教发中心副主任郝丽静及相关高校专家学者。

外研在线教师发展组总监陈静主持开幕式。她指出,在今年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师数字素养以及教师的人工智能胜任能力作为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特别强调用人工智能来推动教和学的融合应用,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开发教育专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这样巨大的变革背景之下,教师应会用、善用新技术、新工具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外研在线联合西安翻译学院举办的教师数字素养与 AI 时代胜任力研修班,旨在顺应数字时代教育变革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打开未来教育创新之门,深刻理解“人工智能为何赋能教师、何以赋能教师”,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

武忠远致欢迎辞。他代表西安翻译学院向参加本次研修班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外研在线给予学校承办此次培训班表示衷心地感谢,向长期关心和支持西译教育事业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祝愿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武忠远介绍了西安翻译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取得的成就。他表示,数字教育既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指引下,高校应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字化教学研”领域,推动探索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变革。武忠远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国家的教育生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AIGC技术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工具,也为教育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数智时代,师、生、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升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师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技能。希望本次研修班能够带来思想的碰撞,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为应对“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这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谋良策,共同打造新时代的未来好课。

商其坤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他通过三组关键词展开讲话:一是“致谢”,感谢西安翻译学院及其他相关高校的大力支持;二是“致敬”,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主讲专家抽出时间为大家传经送宝值得敬佩,省内外的参会老师在未来将会致敬此时不断努力提升的自己;三是“致青春”,始终能够与时代同频的人将永远青春。当今时代的教师如果对智能、AI很陌生,在从业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艰难。商其坤希望参会教师共同研习人工智能,都能学有所获,赋能未来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新质生产力。

随后,外研在线教师发展组教师培训高级经理陶娟详细介绍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安排与任务要求。

在主题培训中,黎加厚聚焦AIGC驱动教学创新,围绕提示词设计和生成式探究学习设计两个主题分别展开实操实践。在Prompt 提示词设计的基本公式及核心策略讲解中,通过设计学科教学专属提示词模型,智能生成教案、课件 PPT、作业测试,智能设计学科思维导图,创设智能口语学伴,智能辅助作文批改与润色的学习,指导完成以真实教学需求为导向,用提示词优化既有教案设计或生成新课教案。在生成式探究学习设计的方法步骤与创建个性化教学智能体(Bot)赋能生成式探究学习设计的授课中,通过解读创建单元教学知识库及创建学科教学智能体,带领学员结合真实教学场景,设计生成式探究学习教案。陈梅霞将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场景,以“AIGC 赋能个性化教学设计——以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组织实施为例”进行案例交流。陈江以“AIGC 辅助教学创新提效——教学资源智能生成及互动教学模式创新”为题,着重讲授AIGC 生产力工具包与工具实操;基于 AI 的课堂互动和教学创新:ChatBot 智能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围绕教学 PPT 智能生成与优化、教学音频智能合成、教学视频智能生成、创设课堂 AI 助教四个方面,指导学员完成利用 AI 工具,设计制作增强课堂互动效果的任一形式的教学资源。

期间,外研在线开展关于iTeach 教师数字素养 AI 平台与教师 AI 助手应用介绍的数字素养活动。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师吴砥、陈敏以及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分别通过线上作题为“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解读”“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专题讲座。

据悉,为期两天研修班将会精彩纷呈,干货满满。授课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员分为12组,通过线上研习与线下工坊的理念交流、工具实操、案例分享、任务产出等形式,帮助教师一站式掌握 AIGC 工具,完成相关教学设计的实操任务,全面提升教学创新力与生产力。相信经过专家点评、同行互鉴,参训人员将把积累到的教学方法和经典案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赋能日后的教学和科研。

 

西安翻译学院副校长武忠远致欢迎辞

 

外研在线CEO商其坤致辞

 

外研在线教师发展组总监陈静主持开幕式

 

外研在线教师发展组教师培训高级经理陶娟介绍培训安排与任务要求

 

培训环节

 

认真学习

 

交流互动


陕西省第十七届高校教材巡展活动走进西译

 

5 月 13 日,陕西省第十七届高校教材巡展活动走进西译。本次巡展活动由我校教务处与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办站委员会联合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教材建设,提高优秀教材使用率。党委书记栾宏,副校长武忠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及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受邀参加。

活动中,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外研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三十余家重点教材出版社,数千种“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推荐教材、获奖教材、各类考试用书、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及各社重点推荐的教材等,深入学校与师生见面。活动还为我校赠送了部分样书、最新图书目录等,同时组织了中外名校精品课、教育视频纪录片、多媒体数字资源专题库、学术科研资源库等 4 个大类 24 个系列的全学科数字资源展示。

活动期间,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纷纷到展览现场阅览教材样书,并与出版社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领域教材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材出版、发行的相关政策等,同时就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本次教材巡展活动为推动优质新版教材进课堂,拓宽教师了解学科专业最新教材信息渠道,加快推进学校教材质量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校领导与出版社负责人进行交流

 

 

分享到: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西安翻译学院    邮编:710105    电话:029--85898990    邮箱:xafyxyh@sina.com
版权所有: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